在原料气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气量和较理想的气体成分,必须使控制气过程具备两个条件:(1)保持炉内燃料层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化剂流速;(2)对于不同的原料选择相适应的碳层高度,也与燃料的粒度和性质有关。为了使制气过程具备这两个条件和实现造气高产低耗,在正常操作中必须严格掌握几个关键问题,以期引起重视。
1掌握并确立正确的造气理念
固定层间歇制气的过程,是一个燃料热量的有效利用问题。而燃料热量利用率的高低
差别在于:制气过程所选用的工艺及造气炉本身的差异。在整个制气过程中,在水煤气中为分解蒸汽焓,以及排放吹风气的潜热损失,是造成固定床间歇制气热损失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吹风气与半水煤气的显热损失和飞灰造成的热损失,另外还包括灰渣造成的热损失及夹套壁的散失热。那么搞好燃料的热量利用,降低吨氨煤耗的最佳途径应该是:降低蒸汽制气过程对吹风阶段热量的需求;而吹风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途径是尽最大可能地将热量储蓄在炉内,而非在炉外进行回收。切忌在单炉系统上过分追求实现节水蒸汽自给。为提高合成氨固定层间歇制气效率及生产能力在生产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单炉生产:高压吹风、强风短吹、低压制气;高碳层、高气化层温度、低消耗运行。(2)余热回收:吹风、制气分路在总管回收余热;吹风过程回收吹风气中可燃成分热量,制气过程回收未分解蒸汽及水煤气显热。
2掌握好煤场的管理与燃料的加工
煤场管理要做到“煤清楚”:(1)煤的质量清楚。进厂煤要分析检验,煤的质量符合造
气生产要求:热值高、固定碳高、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灰分少。(2)煤的数量清楚。入厂煤,入炉煤要计量,煤厂中存放的原料煤应对方成方,标明产地、质量和数量。(3)大粒度煤要经加工使之粒度大小适中,除去或拣净煤矸石,经过筛分筛去粉末。(4)加工好的原料煤要按质量、品种、粒度分类,分堆存放在原料大棚内,防止雨水淋湿或地表水亲湿。(5)建立完善的煤场管理制度和管理台帐,煤场风耗损失小于2%。
燃料的性质和质量,对气化作业影响很大,特别是粒度对煤气炉的操作影响更大。因
对粒度要求不严,加工不好,引起煤气炉不正常的事例屡见不鲜。对燃料粒度的基本要求是:粒度大小均匀,无粉末。
粒度过大,炭层阻力虽小,但热量不易蓄存,热量损失大。粒度过小,炭层阻力大,
易结疤,结块。特别是粉末多是造成煤气炉气化不均,结疤结块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入炉煤的质量是煤气炉气化均匀,提高产气量,降低消耗的第一关。燃料的其他性质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最终也反映在粒度上。煤矸石入炉,不仅增加消耗,而且能降低燃料的灰熔点,使产气量下降。煤矸石在入炉前应尽量拣净。
3掌握好炭层高度
煤气炉炭层高度控制是否合理,对煤气的质量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对于不同的燃料,
不同的设备及不同的生产负荷,炭层高度的控制是不同的。一般的说,控制适当的“高炭层”,有利于燃料层各分区高度得到相对稳定;可以适应高风量的操作条件,可贮存较多热量;因而也有利于增加入炉蒸汽量和提高蒸汽分解率;气化层的增厚,还可以增加二氧化碳与碳的接触时间,有利于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进行。炭层控制适宜,还容易使炉顶、炉底气体温度得到适当控制,因而减少显热损失。
当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