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程治方(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 北京 100011)董万森(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北京 100 日期: 2009-04-15 点击率:1572
摘 要:针对《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关注的当前化肥产业发展中应该主要问题,谈相关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将完成粉煤气化成套设备国产化
最近,《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继续加深和蔓延,需求下降导致石油和化工生产持续下滑的背景情况下出台的。《规划》不仅要为深陷困境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找到一条摆脱生产经营危机的出路,还要对多年来石油和化工产业因增长迅速而积累的,严重地制约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内部矛盾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达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的目的。《规划》表明化肥工业的发展又被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规划》中多次提到解决当前化肥产业发展中应该主要关注的问题,诸如解决成品油、化肥等产品阶段性供需失衡造成的农资保障能力问题;解决大型炼油、乙烯、化肥等产业技术规模化和集成化问题;以及解决现代煤化工等领域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问题等。按照我国《石油和化工“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化肥行业的要求:按照基地化、大型化的要求,加快调整化肥产业布局和原料、动力结构。在能源产地和粮棉生产区建设大型化肥生产基地。氮肥完全自给,磷肥基本自给,钾肥自给率30 %以上。其中氮肥工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改造,在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若干个百万吨尿素装置等。在解决上述问题或落实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 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的成绩
化肥装备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不掌握化肥生产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国家曾经三次大规模引进化肥成套技术装备,其中氮肥行业引进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超过30 套,年产52万吨尿素装置超过50套。当然为了解决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装置大型化问题,国家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引进国外的化工生产技术和一些关键设备,以提高国内化工装置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大量成套重复引进要耗费巨额外汇,造成建设费用居高不下,即使引进装备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源消耗相对较耗,带来的效益也远不足以弥补折旧和还本付息,更体现不出先进技术和规模的优势和经济效益,因此只有通过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使化肥的主要生产技术和关键技术设备可以立足国内,才能彻底摆脱我国化肥建设受制于人的状况。为此国家对化肥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的一贯指导思想是∶紧密结合我国化肥工业发展需要,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装备为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通过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相结合,逐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国产化肥重大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能力。
合成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利用当时国家在镇海、新疆、宁夏三套尿素装置的建设过程中,改“成套引进”为“一买三合作”(即购买国外专利技术、合作设计、合作采购及合作制造)的政策机遇,将部分关键设备如二氧化碳压缩机、高压洗涤器、高压冷凝器、刮料机、耙料机、包装机由进口改由国内外厂商合作制造,这些国产化设备投产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当时国外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其次利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四川化工总厂的合成氨技术改造项目,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工建设方式(即引进技术专利或基础设计,由国内工程公司或设计单位总承包),成功建设了年产20万吨合成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