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层制气技术从1935年引入我国,几十年来在我国已有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固定层制气已经走上循环经济的轨道,煤炭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些企业的煤炭利用率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的粉煤气化等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从固定层制气技术现状来看,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并且由于技术认识的不同,煤耗消耗水平也有很大差距,生产中还存在工艺配套、设备结构和尺寸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1 发展过程
1.1 固定层制气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目前固定层制气中主要有3类炉型:第1类是中氮肥装置广泛采用的φ3 000mm系列的几种炉型,1935年由美国引进的UGI型煤气发生炉发展而来;第2类是从前苏联引进的φ3 600mm煤气发生炉;第3类是从小氮肥装置发展起来的1 980~2 800mm系列的煤气发生炉由于小氮肥装置在建设初期就没有设计燃烧室和废热锅炉,流程短、安全性高,气体损失少,而且随着操作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降低炉上温度,增加高径比,炉内蓄热能力大幅增加,带出系统的热量减少,相比之下煤耗要低得多。目前小氮肥装置的经典流程是1个风机、4台煤气发生炉、1台联合废热锅炉、l座洗气塔的设计,特别是高压头风机和具有合理高径比的发生炉配套,φ2400mm、φ2 600mm炉型的产气量比φ3 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