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效高度的定义
现∮2.6 、∮2.4 m造气炉,都是从∮1.9 8 m炉扩径而演变成的。近年来各厂逐渐发现,扩径后虽然造气炉的生产能力得到增加, 但物料消耗却没明显降下来。 经过探讨, 人们发现扩径应与加高炉体同时进行, 于是衍生出了高径比的理论,提倡高径比应大于 2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很多厂进行了造气炉改造,并获得成功。但我们认为,高径比的提法是不准确的。
所谓径,给炉内的各种气化反应提供了一个相对面积,使气化剂能保持一个合理流速。所谓高,则给反应提供了相应的时间。炉径大,入炉的风量、蒸汽量就大,但其流速与小炉径没有差异。既然单位面积通过的气化剂量是相同的,那么其反应所需时间也应是相同的,所需高度就应该是相同的。这个高度就是炭层高度,应从灰盘开始算起。
为了使从炉顶部进入的蒸汽分布得均匀,尽量减小炉内气化剂发生偏流,炭层上部还应有一个缓冲空间, 这个空间还应保证减少吹出物, 其界定高度应从炭层顶部至气体出口管的中心, 且需大于出口管半径。 这部分空间的高度,就是缓冲高度。
我们把炭层高度与缓冲高度之和,即从灰盘到出口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