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李政,曹江,何芬,黄河,倪维斗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清华 B 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4 ) 日期: 2010-01-08 点击率:1796
摘 要:成本过高和可靠性较低是制约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从系统方面对不同配置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并对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 结果表明:当前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系统的可用度只有7 0%左右 , 采用多列耦合或备用气化炉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可用度 ; 要使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可用度不低于 90%, 要求气化炉可用度高于94%, 燃气轮机可用度高于 97 %, 余热锅炉的可用度也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设计;可用度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 GC C ) 技术作为一种清洁、 高效的发电技术已经得到了众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认可.随着 2 0世纪 9 0年代后期 Wa b a s h Ri v e r , Pu e r t o l l a n o ,B u g g e n u m,Ta mp a等一批大型 I GCC示范电站的成功运行 , 世界范围内先后建立了多座 I GC C电站. 本世纪初, 欧洲石化企业建立了 I S AB En e r g y, S a r l u x S a r a s , Ap i En e r g y等多个商业性的 I GCC联产装置 , 表明 I GCC已经开始从示范运行向商业化过渡.
尽管 I G C C具有清洁、 高效 、 综合利用资源等优点 , 其产业化却受到 2 个重要缺点的制约, 即: 造价过高、 可靠性较低. 为此, GE、 S i e me n s和 Co n o c o P h i l l i p s 等公司都提出采用标准化设计, 模块化配置, 以提高I GCC系统的可靠性口. 国外相关研究机构 , 如美国能源部 国家能源实验室( DOE/NETL) 、 美国电力研究所( E P RI ) 等很早以前就已经对 I GC C的可靠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 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 为指导 I G C C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借鉴. 但是 , 这些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工业数据, 且许多研究成果都是保密的. 我国未来要实现 I G CC技术的国产化和产业化, 需要研究 I GC C系统可靠性的规律和特性. 而目前, 我国对 I GCC可靠性的研究还没有开展. 因此 , 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是非常有意义的.
笔者从系统层 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