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冯国琳1,于娜娜1,朱江兰1,高志谨1,鲁 静2,陈东方2(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2.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日期: 2013-01-25 点击率:1655
摘 要:对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并针对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工业运行现状,展望了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流床;煤气化;气化炉
煤气化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的煤气化技术主要有固定(移动)床气化技术、流化床气化技术和气流床气化技术。而1000 t/d以上规模的煤气化装置基本都是采用的气流床气化技术,该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大规模、高效率煤气化技术的首选技术[1]。
1 气流床气化技术特点
气流床气化又称同向气化或并流气化,属高温气化范围[2]。以过热蒸汽和氧气为气化剂,携带煤浆或煤粉颗粒通过特殊喷嘴高速喷入气化炉内,瞬间发生火焰反应,气化反应区温度高达2000 ℃,煤粉立即气化,转化为煤气和熔渣,出炉煤气温度1400 ℃左右。其主要特点如下:
(1)气化温度高、强度大,混合充分;
(2)煤种适应性强,气化指标好,有效成分高;
(3)耗氧量大;
(4)出炉煤气温度很高,显热损失大;
(5)需配套余热回收及除尘等辅助装置。
2 气流床气化工艺
国外已经产业化或完成中试的气流床煤气化炉主要有K-T、Shell、Prenflo、GSP、Texaco、E-Gas、Eagle等技术[3]。国内气流床煤气化炉主要有多喷嘴对置和TPRI两段干煤粉气化技术等。
2.1 K-T气化工艺
K-T(Koppers-Totzek)气化工艺于1952年在芬兰首次实现在合成氨工业应用,其后相继约有50台K-T炉在1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投产运用[4]。K-T炉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气流床煤气化炉,属干粉进料常压气化工艺。最早的K-T炉只有两个炉头,后又发展为四炉头及六炉头气化炉。
其工艺过程为将干燥的煤粉与过热蒸汽和氧气混合,从燃烧喷嘴喷入高温炉头进行燃烧和气化。气化炉采用水冷壁耐火衬里,炉壁为水夹套。高温炉头对称设置,可促进煤粉充分燃烧,同时避免火焰冲刷炉墙,保护衬里。炉头内温度高达2000 ℃,反应迅速,需要的时间约0.1 s。气化炉中部温度为1500~1600 ℃,气体停留时间约为1.0~1.5 s。部分煤灰以熔渣形式自炉底排出,其余渣滴和未燃尽炭粒则被煤气夹带出炉。气化的煤气经余热锅炉回收显热后进入煤气净化工序。K-T气化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应用K-T气化炉,对于活性高的褐煤,碳转化率可高达99%,对于一般烟煤,碳转化率可达80%。但当煤中含灰的质量分数>(30~35)%、灰熔点FT在1450 ℃以上时,则运转困难。
K-T气化法的优点是对煤质适应性较广,气化强度高,生产能力大。然而,根据气流床气化动力学,则更宜选用活性高、地质年龄低、粒度较细、低灰熔点和低灰分的煤。再考虑经济效益,K-T法更适合于气化低价的烟煤、褐煤。此法的缺点是飞灰带出物的质量分数约为15%之多,是大规模生产应注意的一个问题;采用煤粉气力输送能耗大,设备磨损严重;对气化炉耐火材料要求较高;捕渣率低,约21%~30%,易造成后续系统堵塞;负荷调节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