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料是基础、设备是保证、效益是前提、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原料;煤气炉;效益;管理
中图分类号:TQ113.2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6490(2012)05-0020-05
Knowhow of High Yield and Low Consumption for Fixed Bed Gasifier
LI Yong-heng
(Nation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Agency, 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Raw material is the basis,equipment is the guarantee,benef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management is the key.
Key words: raw material;fixed bed gasifier;benefit;management
谈到煤气炉高产低耗,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论述清楚的。笔者将自身从事造气工作56年的经历,总结成四句话:原料是基础、设备是保证、效益是前提、管理是关键。下面笔者就这20个字进行简略的剖析。
1 原料是基础
为何把原料定为基础呢?因为原料的性质、品质、加工水平、管理方法等都会影响到煤气炉的气化强度。一栋高楼因基础不好,就会倒塌。一个企业不重视作为基础的原料,不科学应用好原料,就会常年亏损而倒闭。
1.1 原料的演变过程
固定层空气间歇气化技术属于移动床范畴,所使用的原料(又称燃料)都是颗粒形状的。在我国77年化肥生产中,原料变化多端。1935年从美国引进的φ2743.2mm(9英尺)UGI型煤气发生炉,使用的原料是上等冶金焦。当时我国炼焦技术不成熟,从美国用船将焦炭运到南京,后来又用过台湾焦,1949后使用鞍钢焦。1957年原化工部号召用无烟块煤来替代高价的冶金焦,首先在南京永利宁厂试烧(笔者当时也参加了该项试烧工作)。焦改煤的难度大,因炉型和附属设备的设计,都是以焦炭为原料,在同等料层高度的情况下,块煤的床层阻力比焦炭大得多,加之当时所用风机的风压仅为13.5 kPa,炉内的温度提不高,又加上块煤的粒径不匀等问题,炉况一时难以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取得成功,为拓展我国化肥原料路线开辟了新途径。当时该炉型达到日产氨50t,受到原化工部的嘉奖。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由于全国化肥厂大增,块煤的供应紧缺,提出利用粉煤加工成煤球、煤棒,在全国部分厂进行试烧。1975年原化工部为了尽快推广型煤造气技术,专门成立了煤球测定组,对南方五个厂进行煤球造气的测定工作(笔者也参加了该项工作) 。
1.2 入炉块煤标准
1997年国家就颁布了合成氨用煤标准,然而许多企业未按国家标准用煤,致使企业效益受到很大影响。笔者就有关国家规定合成氨用煤标准和如何提高入炉煤的品位作一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
1.2.1 入炉煤粒径分等级
块煤分等级气化的科学依据 根据气化机理,移动床气化必须使床层阻力均匀,气化剂通过床层时分布才会均匀,气化层的截面温度也能达到均匀。这样,气化剂与原料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