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煤化工零排放,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作者/来源: 日期: 2015-12-15 点击率:3258
导语:煤化工高歌猛进的势头在2015年戛然而止,一直隐藏在背后的水处理零排放市场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价值千亿的市场中,各种不同背景的企业长袖善舞。然而,零排放的争议和问题,却并没有因为市场竞争的喧嚣而尘埃落地。企业的混战、竞争的无序、行业的乱象,构成了当下煤化工零排放市场的真实图景。
直到500多年以前,鄂尔多斯还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拉锯战的地方。现在,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挥斥方遒的不再是金戈铁马的铁骑军队,而是一个又一个投资规模动辄上百亿的大型煤化工项目。
图克镇在鄂尔多斯南边约90公里处。尽管也是数个煤化工项目聚集之地,但是由于缺少了明星项目——比如说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煤制油——图克镇在去年的煤化工大潮之中,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
然而时隔不到一年,位于图克镇的中煤鄂尔多斯图克化肥项目却成为业内人士口中谈论的焦点。这个一期项目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75万吨尿素、12万吨液化天然气,投资95亿元的项目,从投资规模、技术路线、设备选取上都并没有太多的突出之处。让其名声鹊起的是它实现了废水处理的“零排放”。
“零排放”,这个并不新鲜的词汇可以说是2015年,最令煤化工行业头疼的词语。在经历了2014年的狂飙突进,煤化工产业在2015年陷入了戛然而止的尴尬。从苏新能源塔城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环评被否开始,今年煤化工项目环评“闯关”无一通过。
煤化工产业在2015年的低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油价暴跌、宏观经济低迷等等。但环评无疑是最受到大众关注的焦点。早在去年煤化工项目争相上马之时,就有煤化工项目对周边环境有污染的相关报道。
今年,陈吉宁走马上任环保部部长之后,对部分央企的大额罚单,也让环保部一改以往弱势形象。在媒体的炒作之下,煤化工水处理和“零排放”的话题成为今年煤化工行业的热点。
然而引起《能源》杂志关注的,是那些隐藏在煤化工“零排放”背后的水处理市场和一众环保企业。在这个本土民营企业、知名外企巨头、体制内机构背景企业和国企背景企业共同组成的市场里,群雄逐鹿的态势已经形成。他们拥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在水处理市场中长袖善舞。
此外,我们也没有忘记探寻一个重要的事实:充满争议的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绝大多数现存“零排放"项目的不成功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在项目成败的背后,这些背景各异的环保公司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期《能源》杂志记者走访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项目的业主、乙方、供应商和专家学者,为读者揭开“零排放”争议背后的这一股掘金热潮。
不完美的明星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韩洪军教授今年格外的忙碌。随着国内有关煤化工水处理“零排放”话题的升温,在这个行业内颇有建树的韩洪军教授自然也成为了各类会议、论坛和企业项目的座上宾。
“国内目前的这些煤化工项目,水处理‘零排放’的效果都不是很好,环保部环评中心都没有通过,很难说谁做的好。”韩洪军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中煤图克化肥项目的零排放算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