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园区化、集群化已成为化学工业发展方向。德国倡导的化学集群与中国化学工业园区化、集约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区别。作为直属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部的非盈利机构,巴伐利亚州化学集群是代表该州化工行业、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三重组合。目前中德双方已决定在东营和淄博开展化学集群项目合作,并与中国化学园区的发展模式相结合,探索一种两国化工业合作发展的有效方式。今日本版专题报道德国化工集群发展模式,以期为化工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5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学集群(CCB)共同签署了中德化学集群(园区)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两国化工产业之间更为广泛与紧密的合作,鼓励两国化工企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进行投资合作。根据协议,未来5年,联合会园区委员会将协助CCB在中国寻找5家以上比较合适的园区,将化学集群这一模式与中国化工园区的发展结合起来。
德国模式协同增效
巴伐利亚州是瓦克和南方化学的总部的所在地,巴斯夫、赢创、克莱恩等也都在此建立了基地,此外该州还有众多的化工相关及上下游产业的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通过集群模式受益最多的还是众多中型和小型企业。由于他们自身的力量相对薄弱,通过集群的模式可以更容易地将创新的想法成功地变成工业产品。”CCB总经理高山说。
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