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解读一
在近期举行的2011国际橡塑展上,一家日本公司展出了一款仅重437千克的概念车。这款车全部使用的是化工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十二五”要大力攻关的产品。 (本报记者 辛晓 摄)
刚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在总结石化工业“十一五”高速发展背后问题的同时,也对“十二五”如何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做出了战略指导。记者分析发现,未来5年石化工业突出了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转变意识,突出了减速减排的主基调。但要想5年后如期一一完成,并不轻松。
年平均增速减一半
《指南》的第三章——“十二五”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中的第二条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2010年行业总产值8.88万亿元为基数计算,“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速仅为11%。这一增度不仅低于此前舆论猜测的13%~15%,而且相比“十五”、“十一五”期间20.1%和21.3%年均增速放慢了近一半。
增速放慢与整个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国民经济是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重庆、西藏、河北、福建、甘肃等20多个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来看,大部分省区已调低GDP增速,“十二五”国民经济调低增速已成大势所趋。
增速放慢更与其自身的发展有关。
从经济总量来看,“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2.1万家增至2010年的3.66万家,增幅为74%。相比企业数量,产值增速更快,2005年我国石化产业以3.37万亿元总产值居全球第四,而到“十一五”末期,这个数值已经增至8.88万亿元,位次也跃为全球第二,增幅为160%。其中化工行业更以5.23万亿元(7700亿美元)的总产值超过美国7340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伴随经济总量的激增,产量位居全球榜首的石化产品种类也大幅增加。2005年我国化肥、纯碱、硫酸、电石、染料五个品种产量居世界第一,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而到了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又有烧碱、农药、轮胎、甲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近10个品种跃升为全球第一。据有关部门对石化行业内最重要的38种石化产品产值统计中,我国除了工程塑料和钾肥产值在全球屈居第五、六位外,其他产品全部位列前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