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换项目”,为招商猛送 “大红包”:即使企业20亿元投资打了水漂,在煤矿上也可收获巨利。
本报记者 刘玉海 鄂尔多斯、北京报道
以资源换项目,鄂尔多斯再迈一大步。
8月30日,京东方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在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一条5.5代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人民币。在最终决定这笔220亿元的大项目落子鄂尔多斯之前,京东方曾先后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接洽。
鄂尔多斯最终得以胜出的筹码是煤。
根据京东方的公告,鄂尔多斯政府承诺将为京东方配置位于呼吉尔特矿区巴彦淖井田的总量不低于10亿吨的煤炭资源。
其实,获此“大礼”的不仅仅是京东方。在此之前,奇瑞汽车在鄂尔多斯投资200亿已“换得”16.6亿吨的煤炭储量;华泰汽车在投资鄂尔多斯后获得两个煤矿的采矿权。
这些案例背后是鄂尔多斯贯彻持续多年的“以资源换项目”发展战略——在迫切需要摆脱对煤炭产业依赖、进行产业转型的鄂尔多斯地方政府看来,要想在招商引资中更胜一筹,最大筹码仍是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资源换项目,能否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出路?这背后,掩藏着怎样的博弈?
“中国迪拜”求困:“资源换项目”战略
为招商猛送“大红包”:即使企业20亿元投资打了水漂,在煤矿上也可收获巨利
在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街以北、天骄大道以东,一大片白墙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