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近乎“疯狂”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多数煤炭企业的次主业,但由于煤化工发展过快,加之煤价上升、需求不足和地域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项目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现时许多煤化工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前景不明进退维谷的窘境,煤化工业务怎样调整才能重新踏上坦途?
骄人成绩单背后隐忧重重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已从传统领域逐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纷纷进军煤化工产业,煤化工成为发展煤基产业链的优先选择产业,从而促进了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焦炭、电石、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主要产品产能己保持世界第一。
近几年,随着各地加快淘汰焦炉、电石等落后产能,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降低产品的综合能耗,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一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例如,神华集团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潞安集团和伊泰集团的两套16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已经投产运行等,兖矿集团、陕西煤化工集团等成功开发出“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煤化工产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中的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严重亏损,年亏损额少则几千万、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并近期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同时,由于煤化工项目多为贷款建设,贷款额度大、财务费用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