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曾经炙手可热的煤炭行业如今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严冬。
“这段时间的煤炭行情太糟糕了。”昨日(7月17日)下午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煤炭协会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是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大多数煤炭开采企业早已限产减亏,从上周开始攀枝花市西区的煤炭企业全都停产整改。
“自发限产”并非孤例,而且成为众多煤企无奈的选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的煤炭生产企业都出现了自我限产的情况。
20多座黑色的煤山,几乎将整个秦皇岛港塞得满满当当。这个全球最大的煤炭港积累了史上最多的煤。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王婷昨日下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的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52元/吨,已经连续十周下调。
煤炭需求减少 比2008年严重
“我们煤矿生产的煤主要供应电厂。现在的价格已经下降了很多了,不过仍鲜有人问津,往年电煤是供不应求的。”泸州当地一家较大的煤炭企业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需求量太低,即使降价也没人要。我们这边有些规模小一点的煤矿选择了停产,因为煤炭卖不出去会占用大量的资金。
上述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煤炭协会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煤炭的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