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榆林、延安两市目前探明煤炭储量1731亿吨。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地方政府基于实现能源转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支持煤化项目相继上马,地方煤炭加工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对煤化工行业防范信贷风险提出了考验。
由于煤化工项目对GDP贡献度的“魅力”诱惑以及项目配套的煤炭资源优势,加之陕北地区受制于运输瓶颈,就地发展煤炭加工产业的冲动更强,投资者仍趋之若鹜,地方政府、企业集团仍快马加鞭、大上快上项目,新一轮的投资更是呈现“猛火”之势。
投资与回报呈“反差”态势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各地规划的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际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不足10%,煤化工企业普遍经营效益不佳。
(一)原材料价格走高直接导致煤化工企业亏损
2004年2月,榆林煤化启动建设60万吨煤制甲醇一期30万吨项目,预计利润可观。当2007年项目投产时,煤炭市场价已高达每吨700余元,同期甲醇市场价约3000元,此时项目利润仅能保本。目前,甲醇市场价刚刚超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