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煤告别“白菜价” 煤焦钢产业直面成本阵痛
□本报记者 官平
3月中旬,阴山下北风徐徐,广袤的草原褪去了几分寒意,可老刘的洗煤厂还是停了。一是拉不到低价的蒙古煤,二是没有订单。
多年来,他在边境“倒腾”蒙古煤,低买高卖,生意越做越大。老刘说,这两年做蒙古煤生意的越来越多,市场越发透明,蒙古煤开始涨价,生意难做了。最让老刘闹心的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去年一吨焦煤跌了400元。“只要经济转好有订单,一吨赚5块钱我也洗。”
老刘只是当前煤焦钢产业现状的一个缩影。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调研发现,低价的蒙古煤越来越“可遇不可求”,整个产业面临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需求不济令市场疲软不堪的窘迫困境,贸易商、洗煤厂、焦化厂、钢厂均遭遇转型期的成本阵痛。
中蒙煤炭贸易高速增长
位于中蒙边境703号界标附近的一个口岸,上百辆载满焦煤的运煤车正从蒙古口岸轰鸣而来。
一位熟知中蒙煤炭贸易的煤矿老板说,蒙古煤的名声是这几年才响起来的,因为蒙古煤质量非常好,灰份低、硫低,属于优质主焦煤,且与中国这个最大的焦煤消费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最重要的是便宜。“2009年至2011年蒙古原煤(口岸价)每吨仅55美元(约合370元人民币左右),当时渤海湾一带消费地区港口价每吨1700元人民币,几乎是暴利。”煤矿老板说。
甘其毛都口岸是中蒙贸易最有名的一个口岸。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如今这里煤炭贸易非常繁忙。
煤矿老板说,甘其毛都口岸又称做288口岸,靠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距边境线2公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博格达县的嘎顺苏海图口岸相对应,两口岸相距约12.8公里,这里距包头市384公里。
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李争荣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甘其毛都口岸原来由一家供煤企业发展到现在四十多家供煤企业,年供货量实现成倍的增长,到2011年全年实现过货量达到1100万吨。
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蒙古国炼焦煤从2009年以后才出现大幅上升,2005年至2008年进口量仅维持在200万吨左右,2009年至2012年进口蒙古焦煤量分别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