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港口人,笔者最早接触褐煤是在2006年。那一年,港口统计报表中首次出现褐煤一词,起初以为是褐色的煤,跑去现场一看,原来它也是黑色的,只是同山西、黑龙江所产的煤炭相比不够黑、不够亮,热值偏低而已。当时,褐煤还属极小众的产品,东北港口当年的褐煤中转量只有35万吨。
真正促使褐煤需求大爆发的是2008年,受水电出力差、南方冻雨、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发电负荷、燃料成本两项指标持续攀升。褐煤凭借其低硫、低价的优势登堂入室,进入山东、江苏等省采购商的视野。
市场由此催生出一批大型褐煤贸易商,江苏省国电集团所属的电厂也因为大胆采用褐煤掺烧技术极大降低了成本,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东北港口当年的褐煤中转量为1600万吨,是2006年的45倍。
2008年,听从市场的召唤,褐煤走出了一条除铁路直达电厂销售外,下水中转的新路,下水港口覆盖锦州港、营口港、曹妃甸港、京唐港,销售半径直达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