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占主体还是非主体,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值问题。如果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份额)代表其地位,这存在任意多可能性。在减少煤炭消费具有明显的巨大收益(甚至关乎基本人权)的条件下,这已经是一个政策选择问题。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雾霾,已引发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结构与环境保护的讨论日益激烈。对雾霾原因与PM2.5来源的实证研究表明,燃煤污染是一大来源。如何尽快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成为应有之举。
污染大,治理昂贵
减少污染物排放,一般而言有减少煤炭使用与末端治理两大途径。如果能在末端实现各种污染物的零排放,那么煤炭从整体上就是“零排放绿色能源了”。事实上,煤炭清洁化利用一直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那么,多清洁算清洁?在一定的技术与成本范畴内,可以做到何种程度?在目前的存量污染已经十分严重,边际损害成本已经非常高昂的背景下,相比可再生能源局部污染物零排放的事实,即使加装了回收设施,总体而已,煤炭利用的剩余排放仍旧显得“非常昂贵”。而要做到零排放,其成本将非常之高,而技术上也存在问题。
以煤电厂脱硫为例,目前,我国的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实现持续下降,这主要是电厂普遍加装脱硫装置,实现了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