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石化总投资700亿元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被媒体曝出基地已开工建设,这与近日三个获得国家“路条”的此类项目一起,被业界解读为一度审批收紧的国家政策释放着“冰冻正在融化”的信号。
从政策限制到松绑批复,煎熬数年的国内煤制气产业,终于从示范阶段步入了扩容时期。在发展提速的背后,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意志,也逐步被利益驱动所代替。
审慎扩容
煤制天然气,顾名思义,就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加压气化后,脱硫提纯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而煤制气现阶段已经成了煤化工中的热门。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近期煤价下跌,而天然气价改蠢蠢欲动,我看好煤制天然气这个行业。”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卓创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包括已建、在建、获批和待审批的)共计43个,总年产能已达1969.84亿立方米,其中建成项目2个、在建的18个。
日前,中石化总投资700亿元的80亿立方米/年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基地开工建设,在中石化现有的6个煤化工项目中,该项目规模最大、投资最多,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以中石化为代表的石油石化企业,以神华、中煤为代表的央企煤炭集团和兖矿、河南煤业等地方煤炭公司,还有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大唐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电力集团,这些企业正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该行业“淘金”。
另外,目前还有三个该类项目获得了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