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确定的5个新型煤化工路径中,煤制油争议最大。
反对者认为:煤制油能耗高、水耗大、污染重、产品全生命周期能量转化效率低,项目的经济、技术、环保风险都较大。
“煤经不同方式转化后,可以获得石油化工所能生产的一切产品,但就能源转化效率来看,煤制油无疑是最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对记者说。他以国内目前已经工业化运行的煤转化装置的实际数据为例,采用费托合成工艺生产油品(即煤间接制油),1吨标准煤可获得266千克柴油,燃烧后得到11.87吉焦热量。再将这些油品用于柴油车燃料,按目前柴油发动机能量转化效率30%计算,可获得3.56吉焦的轴机械功。同样的道理,1吨标煤直接液化可获得263千克柴油,最终只能转换为3.3吉焦轴机械功。
但如果用1吨标煤生产天然气,则可获得460立方米甲烷,燃烧后得到16.56吉焦热量。这些甲烷用作汽车燃料,可转换超过4.7吉焦的轴机械功;若用同等数量的煤生产甲醇,可获得698千克甲醇,燃烧可获得15.82吉焦热量,这些甲醇用作汽车燃料,按汽油发动机26%效率计算,可获得4.13吉焦轴机械功;如果用1吨标煤通过超超临界发电,可获得13.2吉焦电能,再按电机效率70%推算,可转换为9.24吉焦轴机械功。“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