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已经许可了18套工业装置,包括一些布局在烯烃需求旺盛的东南沿海地区的装置,计划利用海外甲醇发展烯烃项目。总的来看,这些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达1006万吨/年,将于2013~2015年相继投产。届时,我国煤制烯烃产业链将初步形成。
“目前,煤制烯烃简单的双聚(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弱势,而精细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连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行美介绍,“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烃项目规模是40万吨/年聚丙烯、50万吨/年乙二醇、5万吨/年环氧乙烷,达产后的销售收入为95亿~100亿元;而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规模是30万吨/年聚乙烯、30万吨/年聚丙烯,销售收入是80亿元。其中宁波禾元规划的是精细化工产品,所以产值也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则认为,现代煤化工项目应以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优先,由MTO、MTP技术得到乙烯和丙烯,进而生产橡胶、塑料等;通过煤制芳烃(MTA)技术得到“三苯”,进而生产聚酯、尼龙6、尼龙66等。在相同二氧化碳排放的条件下,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就意味着万元GDP产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表示,当前我国丙烯腈、丁辛醇、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乙丙橡胶等丙烯下游产品的自给率不高,煤制烯烃项目可以考虑往这些产品方向努力。
刘延伟认为,煤制烯烃项目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