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为原料是我国小氮肥企业最显著的特点。从占据半壁江山,到几乎退出市场竞争,再到经过优胜劣汰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小氮肥的发展始终和一个“煤”字紧紧联在一起。通过梳理小氮肥发展之路,可以发现,在其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无不以煤气化技术的进步与升级为核心,或者说,正是不断地围绕“煤”字作文章,不断地提高煤气化技术,才有了今天小氮肥的脱胎换骨。
根据单套合成氨日产能力,我国曾把氮肥企业分为大氮肥、中氮肥和小氮肥,划分标准为单套装置年产合成氨生产能力分别为30万吨以上、6~30万吨和6万吨以下。
1958年,采用上海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技术建造的中国第一套年产2000吨合成氨、8000吨碳酸氢铵的小氮肥装置诞生,拉开了我国小氮肥企业发展的序幕,历史上最多时(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曾经有上千家小氮肥企业,其合成氨和氮肥的产量、能力,一直占整个氮肥工业的一半以上,占据了我国氮肥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