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电量位列国内电力行业第二位的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大唐集团跨界发展煤化工,虽然看上去是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完全陌生领域,但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却有着自己的优势,也有着自身熟悉的地方。煤炭是电力的原料,同样也是煤化工的原料,我们对煤炭的特性非常熟悉。以煤炭为源头,向下游延伸,拉长煤炭产业链,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对大唐而言又具有资源和技术的相对优势,是完全正确的战略选择。
自2005年开始进入煤化工行业以来,我们先后上马了煤制聚丙烯、煤制天然气、煤制化肥等项目。就这几个产品而言,都是具有广阔市场的资源性产品。虽然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因褐煤工艺技术更为复杂等原因,目前尚在探索和改进之中,但从已取得的成效来看,这些项目的前景是良好的。天然气是我国十分短缺的清洁能源,2012年我国对外依存度已达30%,今后10年的需求量将超过4000亿立方米,依存度将攀升到40%以上。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品价格普遍开始上调,正在掀起新一轮价格改革浪潮,这为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由此说明,大唐选择煤化工作为非电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无疑是正确的,是运用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的成功抉择。
尽管如此,由于煤化工不是大唐完全熟知的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就没有像发电那样顺风顺水。其中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值得吸取。
一是项目投资千万不能过界。企业上项目时,往往需要通过科学测算,制定概算。项目的投资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自然是越少越好,一旦项目概算超过这个界,日后会因折旧和利息负担过大,产品难以消化,项目将很难赚钱。有的企业上项目时只顾花钱一时痛快,却不计后果。比如设计标准过高,摊子铺得过大,其结果必然是投资概算一调再调,投资成本一超再超,最终导致投产即亏损。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