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出新举措。自治区发改委在年初发布了《鼓励类非资源型产业指导目录》(简称《指导目录》),提出从发展新型煤化工、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打造一批非资源型化工产业集群,尽快形成全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自治区有关部门还决定停批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计划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4年底淘汰电石产能43万吨,到2017年底前淘汰焦炭落后产能182万吨。作为拥有丰富煤炭、稀土的资源地区,内蒙古该如何破解“资源围城”,摆脱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走出一条“非资源”利用的新路?
拓展布局
煤化工产业链需延长
为做长新型煤化工产业链,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率先开展煤制烯烃碳四深加工制取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图为公司碳四深加工项目乙烯原料罐体群。
“新型煤化工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产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以及煤制天然气等国家示范项目已经在我区形成了一定规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按照《指导目录》加快煤化工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深加工产品。”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原料处处长任玉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任玉祥说,从产业构成看,煤炭工业占全区GDP比重超过10%,煤炭产值占工业利润的近一半,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产业结构过分依赖资源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提高包括化工行业在内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目前,内蒙古已形成142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20万吨煤制乙二醇、765万吨甲醇、278万吨合成氨、1200万吨电石的年生产能力,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开发的专利技术有100多项,煤化工产业基础较好,后续项目建设要尽可能向下游延伸,从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转变。
对于如何延长新型煤化工产业链这一问题,包头神华煤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先君告诉记者,煤制聚烯烃有成本优势,与国内石油基路线生产的聚烯烃相比,盈利能力更强。不过,作为有别于石油路线聚烯烃领域的新生力量,煤制聚烯烃市场牌号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所以,做长煤制烯烃产业链,充分发挥煤制聚烯烃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破解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发新型催化剂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