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豫生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产业一部主任,他属于我国较早接触煤制油的那一批人。因为中咨公司与国家发改委的特殊关系,张豫生得以全程参与了我国煤制油示范项目发展历程,因为肩负项目评估审定的职责,他尤其在神华宁煤项目技术路线选择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沙索最后黯然退出,中科合成油技术路线成行。
3月6日,记者专门拜访张豫生,冀图还原那段煤制油在国内生根的历程,及沙索退出中国的背后内情。回顾那段往事,张豫生说,不仅他,所有参与的同事认为决定是正确的,都为参与此事感到“自豪”。
我国煤制油开端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到了新世纪初年,国际油价上涨,国家计委开始探讨在国内建立商业化示范项目。当时申报示范项目有三家公司。一是神华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直接液化项目,二是宁夏原太西煤业的间接液化项目,三是河南平顶山煤业项目,也采用间接液化技术。
因为中咨公司与国家计委相关部门直接对接。煤制油被认为是煤炭转化,属于煤炭领域,所以由原计委基础产业司煤炭处具体执事推进。而相关的评估咨询工作,则由中咨公司的煤炭处来进行。
2002年春节过去没多久,中咨公司就接到了国家计委的委托,对煤制油项目进行评估调研。当时我还在中咨公司煤炭处工作,这个项目最后转到煤炭处,我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个项目。
我是学煤炭出身,但煤制油是个新生事物,我对煤制油知之甚少,也是从这个评估任务开始,我开始接触煤制油,此后国内煤制油项目相关评估,都是由我牵头进行评估,自己也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这倒是我起初没有想到的。
建议先行直接液化路线
国家计委委托我们,是想让我们进行评估,从项目必要性、工艺路线选择、布局、经济效益上来看,这些项目究竟行不行,让我们去选择,做判断。
因为煤制油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首先需要做功课。我们第一件事是买书,去了解煤制油到底是什么。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后,我们去了煤炭科学总院,他们有三个煤制油的实验装置,我们去现场参观,和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