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着70%以上的份额,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也最大。如果能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使之变为油、变为气,不但可在油气供应紧张时作应急之需,还能减少雾霾。但“煤制油”技术是否成熟?其中有哪些难点和风险?日前,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
“煤制油”项目在提速
今年初,记者从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煤制油”项目正在提速。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的年产200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许可,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2013年9月,酝酿9年之久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该项目总投资550亿元,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项目以煤为原料,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年产合成油品405.2万吨。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266亿元,年均利税总额153亿元。
这也许意味着,2008年8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煤制油新项目冻结令”宣告解冻,各个方面正准备扩大“煤制油”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规模。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采用的煤直接制油技术,生产成本远低于炼油厂,平稳生产后,每吨油品的综合耗煤约为3.5吨,其中除去燃料煤,净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