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绊脚石”:水资源、关键技术、配套管输设施、项目经济性
中国煤化工产业在“争议”中前行已是这几年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煤制油、煤制气还是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项目,其过去的发展不顺利,而未来的发展也注定是不平坦的。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出《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这立刻被解读为国家限制发展、国内煤制气产业将再次“刹车”。
其实,对于发展历程并不长的煤制气来说,如果水资源、关键技术、配套管输设施等外在制约因素不消除,国内发展煤制气的“神经”就难以放松。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技术制取的合成天然气。在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煤制天然气是缓解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煤化工示范工作,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其中重点抓好的五类项目里面就包括煤制气。
此后,全国各地掀起对煤制气项目的投资热情,大批项目建设规划也随之出现。不过,由于担心各地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6月又专门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煤制气项目的审批权限收紧到国家层面。2011年3月,国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