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下降煤价下行 行业集体“过冬”
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朔州以及陕西榆林,曾是投资人趋之若鹜的“煤炭金三角”。如今,在宏观经济下行和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煤矿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坐在煤上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业内专家指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依靠资源带动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省份,在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大,政策要求银行信贷支持实体企业,但对于这些资源型的省份而言,实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密切关联,因此,信贷投放和防风险之间还需要兼顾平衡。
调整 煤价下行倒逼信贷转向
8月13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于481元/吨,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十一周下降,继续刷新2010年10月13日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沿海的煤炭需求也在继续回落。截止8月17日,沿海六大电厂库煤炭日耗量57.25万吨,已经连续4天低于60万吨运行。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量高位徘徊与中国经济下行、环保压力导致煤炭需求减少之间的根本矛盾仍难以解决,国内煤价弱势运行的格局将持续。”息旺能源分析师邓舜表示。
“目前,有50%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坦言。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已有9个省份出现煤炭的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尤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地区的煤企都存在减薪、欠薪的情况。
按照内蒙古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