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问及国外某企业为何做煤化工设备时,他们都重复着同一句话‘卖给中国’,”一位浸淫煤化工领域多年的人士日前对记者戏谑到,“在我国西部煤化工区域就如‘国际煤化工设备博览会’”。
中国煤化工在政策时紧时松之中历经十余年的狂热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煤化工国家。
然而,原本自去年再度开闸的我国煤化工政策如今却再遭收紧:国家能源局近日发通知遏制煤化工过热发展和用水过量,并将西部煤化工项目全部踢出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与此前国家严控、投资者持续热情不同的是,在多年投入即将迎来收获之际,如今众多能源大鳄纷纷自愿撤离,包括以大唐为代表的电力大鳄,还有以中海油为代表的石油石化大鳄等,更让人关注的是,还有很多项目因缺水而被迫停工。
诸多煤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达着类似的担忧,“在技术、投资难题之下,国家对煤化工在水资源和碳排放税征收等方面政策不明朗,这已经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在央企思退和国家政策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拥有煤化工下游业务板块的民营企业试图借此机会抢食煤化工“蛋糕“,但疑问是,这到底是值得觊觎的”蛋糕“还是深不可测的”陷阱“?
获批路条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