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于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两个主要载体榆神工业区和榆横工业区是如何选址的?煤化工在基地建设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搞好煤化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榆林市副市长、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姜国璋。
记者:据我了解,您在担任现职前是榆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榆横工业区和榆神工业区的规划布局您都参与了。当初为何要把煤化工园区选在马扎梁和大保当这两个地方?
姜国璋:十年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还没有一个大的载体。当时榆林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甲醇、聚氯乙烯等化工项目,但离城太近,我到职后,经过认真调研,提出将原来规划的能源化工区调整为非能源产业区,重新为煤化工园区选址。煤化工园区必须集中布置,同时要放在煤矿集中区,但榆林煤田的煤是整体、成片的大面积储存,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按照当时提出的“离煤近但不能压煤,离水近但不能污染水源,离中心城区近但不能造成污染,面积大且交通方便,不占村庄、不占农田”的基本思路,先在五万分之一地图上进行分析,又跑了很多地方现场踏勘,在地图上标注好后找专家咨询,最后榆横工业区选在了横山县的马扎梁。
到榆神工业区后,由于锦界工业园面积小,没法承载更多的能源化工项目,我们也是按这个原则将榆神工业区新园区选在了大保当清水沟一带,这也是仅有的不压煤、面积较大的区域。
现在,这两个园区已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一大批煤化工项目相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