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还是宣布了到2020年煤制气产量目标为500亿立方米/年的规划,而环保护部副部长也公开支持煤制气扩大开发生产。即使有中国首家煤制气示范工厂这个前车之鉴,许多中国官员却还都认为煤制气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范围铺开。
2013年,中国放弃了之前的谨慎政策,开始大规模部署煤制合成天然气项目(煤制气项目)。煤制合成天然气是碳密集型工艺,且需要大量用水。2013年的政策变化是因为急于应对雾霾危机与煤炭产业的衰退,而在节能减排与节约用水道路上退了一大步。
中国政府的这个新政策恰在中国第一座煤制气示范工厂投入商业化运作之前出台。而自从中国煤制气工厂开工以来,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示范项目的性质,并说明如果缺乏全面透明的评估,匆促上马煤制气项目的危险性。
1.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煤制气开发
从2013年起,中国政府就一直在推行煤制合成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煤制合成天然气就是用煤炭和水合成甲烷的一种工艺。煤气转化技术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与水资源。如果中国急于大幅增加煤制气产能,则可能陷入一条碳密集型的发展道路,加剧水资源污染与短缺,让能源行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中国第一座煤制气示范工程最近刚启动运行。中国是否会科学透明地对示范工厂加以评估,是否视示范工厂为试验手段而非宣传工具都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2013年出台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