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OPEC部长会议决定不减少原油产量消息影响,自去年11月27日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加速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连续跌破70、60美元/桶整数关口,近期更击穿50美元/桶心理价位,且仍未见企稳回升迹象。石油价格的大幅走低,使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比较优势缩小。在此情况下,中国要否继续发展煤化工?怎样发展煤化工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专访了能源化工专家、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战略研究与新技术开发的上海新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保平。
问:一度牛气冲天的国际石油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熊,导致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竞争力此消彼长,业界因此对煤化工的前景表示担忧,对是否继续发展煤化工心存疑虑。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韩保平:近几年,每当煤炭价格或国际石油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总有人对煤化工的前景开始动摇和质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弄明白或者说忘记了中国发展煤化工的背景和理由: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需求大,近十年来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目前已远超5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如果不采取现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国际石油价格或地缘政治格局的任何变化,都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甚至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用煤化工产品部分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不仅能大幅降低石油消耗和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且能适当抬高中国在进口石油谈判时的主动权,减少油气进口成本。从这个层面讲,中国仍需继续发展煤化工。
一方面,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并未因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而改变——中国既未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奇迹,实现油气基本自给,也未使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提升到足以撼动化石能源的地位。中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仍需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国际油价的下跌,只会降低中国进口油气资源的成本,却无法改变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甚至继续攀升的现状,中国的能源安全依然会遭遇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威胁和挑战,发展煤化工的战略基础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下跌固然会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但煤炭价格自2012年5月开始大幅下跌,同样降低了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目前的石油价格下跌,只是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