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跌早已击穿了大陆煤制油行业的成本线,整个行业陷入亏损境地。然而,过高的税负和环保压力,才是决定该行业能否发展的关键。
没有一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油价就这么一直跌下来了。
从2014年四季度起,国际能源市场上油价暴跌成为了主基调。受美国供应增速强劲、欧佩克保持产量不变以及全球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2014年最高时的120美元/桶,跌到了不足50美元/桶。
作为世界能源第一消耗大国的中国,持续走低的国际油价让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在半年内连续13次下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累计降价2750元和2935元。
油价的下跌让依赖高油价而盈利的煤制油等煤化工产业备受煎熬,处于亏本生产状态。不过,众多煤制油业内人士所不满的,却并非是低迷的油价。
煤制油已经亏本
过去5年,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企背景下,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为主的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洁净煤与综合利用部主任张绍强向《凤凰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实际已建成投产的煤制油4个项目、产能165万吨。另据媒体统计,各地上报给国家发改委欲获得“准生证”的煤化工项目更是多达104个,预计总投资额在2万亿元左右。
同时,去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煤基替代、生物质替代并举,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