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出台《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标定管理办法(试行)》,被业界认为是我国煤化工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表现。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有关负责人专门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那么,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对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进行标定,其意义、作用和目的是什么呢?
意义: 加强监管,总结示范
从《标定办法》起草的背景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和化学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能源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禀赋及前几年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催生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先后批准建设了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以及煤制天然气等工业示范工程。
“那么,究竟这些建成的煤炭深加工项目的煤炭消耗、能源转换效率和‘三废’排放如何?有哪些值得总结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均需要及时对示范工程进行权威的现场标定。”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这样的标定必须要做,而且要严格地做。”北京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顾问唐宏青强调。他谈到,对工程项目进行标定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上世纪原化工部存续期间就一直在做这项工作。比如,每当新上一个化肥项目,在其运行一段时间、负荷达到100%之后,原化工部都要对该项目进行严格的标定,以判断其能耗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只有经过标定才能对该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企业资产才能转成固定资产,否则国家将不予承认该项目。“在化工部撤销后,这项工作被暂时搁置下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才重新启动了这项工作。当然,这对国内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以及煤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大好事,因此不仅要做好,而且要严格地做好。”唐宏青说。
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石化产业发展大会煤化工论坛上了解到,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工业示范成绩初显,我国已成为现代煤化工最大生产国。2013年,煤制油产能达到158万吨,产量为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