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发达国家通过设定煤炭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并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统一监管确保标准执行到位、长期持续资助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采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排等一系列做法,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我国煤炭清洁利用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标准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经济政策工具利用不够、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等问题,应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煤炭清洁利用标准和执法体制,严格执法,以产业联盟方式组织洁净煤技术研发和引进,加快推进市场减排机制的实施力度,提高减排效率。
煤炭利用产生的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我国解决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之一。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一
——燃煤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主要因素
我国煤炭消费量大但清洁利用水平较低,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据BP公司统计,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27.5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50.3%,远超过排名第二的美国 (6.51亿吨标准煤,占11.9%)。由于我国煤炭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水平较低,大量煤炭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占了全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部分,经估算,2013年煤炭消费约产生66.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实现清洁利用势在必行
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缓慢,2013年仍为67.5%。这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转变。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我国煤炭消费量可能在2020年达到峰值34.0亿吨标准煤,2020年后消费量缓慢下降,2030年降至32.6亿吨标准煤。因此,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煤炭消耗引起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发达经济体控制燃煤污染的经验表明,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善大气环境完全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