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围城、钢铁之都、一煤独大”等传统能源行业被贴上雾霾“制造者”的标签。
进入冬季,华北、黄淮、东北、江淮等地的14省市遭遇2015年下半年来最强雾霾天气,“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是此次雾霾来袭的主要特征。
由此,雾霾治理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频频推出相关政策约束传统能源产业过度发展。2015年,工信部多次下发文件淘汰产能过剩行业的通知;随着冬季雾霾加重,国务院甚至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
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已经为城市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对此,多位环保人士以及能源专家预测,雾霾重压之下,钢铁、煤炭、水泥等落后产能将加大淘汰力度,2016年,传统能源企业或将遭遇生死劫。
雾霾来袭
2015年冬季,雾霾如期而至,从华北到东部沿海,甚至西南地区均遭遇雾霾天气。
为了应对雾霾来袭,多地纷纷启动了雾霾应急预案。12月5日起,江苏南京对市直管的22家重点化工、电力企业进行停产、限产; 12月6日,上海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对电力、石化、钢铁、化工等重点企业限产、限排甚至停产,要求高桥石化、上海化工区、华谊、金山二工区等企业连续生产装置加强维护;12月7日,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成为历史上首次启动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并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全市范围内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城市保洁、企业限产停产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