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煤化工要有大视野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作者/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 2016-01-27 点击率:1161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大型能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资金紧张,对投资巨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逐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国家环保部对众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的铁腕否决,引发人们对煤化工政策收紧的猜想。加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并低位运行,已建成的几套现代煤化工示范装置综合效益未达到设想。在这些因素共同打压下,现代煤化工已经由高烧不退变得理性甚至略显冷清,行业发展步入十字路口。
要不要发展现代煤化工?该怎样发展现代煤化工?应发展什么样的现代煤化工?这些问题成为业内当下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走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学院原院长金涌。
发展现代煤化工很有必要
笔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幅下跌,近期更有加速探底之势,且短期内大幅反弹或反转的希望十分渺茫。加之中国多渠道、多元化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格局已形成,国内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继续发展煤化工的必要?
金涌: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6%,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只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4%和1.2%。按照近几年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计算,煤炭可开采与使用年限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加之中国人口多,又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能源资源需求巨大并呈持续攀升态势,若以短缺的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进口量将十分庞大,对外依存度会持续攀升。这既不现实,也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诸多威胁和考验,决定了煤炭中长期作为中国主导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而煤的主要使用方式,一是作为燃料燃烧,二是作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前者主要体现在民用燃料和火力发电等领域;后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煤化工。煤作为燃料使用会产生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随着煤化工技术的进步,尤其现代煤化工技术的突破和装置大型化、产业集约化,不仅能生产出高附加值化学品,减少生产这些产品对油气资源的消耗,还为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开辟了现实可行的路径,也有利于“三废”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此,虽然各方对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时机、规模、节奏、方式存在争议,但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煤炭依然是中国的主导能源,就有必要也必须发展现代煤化工,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笔者:您刚才说现代煤化工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但为何近几年,现代煤化工污染事件频见报端?今年以来,环保部还接连否决了数个现代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