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9年获得中国石化总公司首批“突出贡献科技管理专家”称号,1994年晋升教授级高工,1996年任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副总工程师,2003年任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08年任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专家。
煤化工在2003至2013年这10年间有了大发展。
主要表现为:
大规模引进壳牌煤气化技术,6年内就签约19个合同23台气化炉;
迄今为止,国内外约25种煤气化技术在中国煤化工工程中试验和应用;
费托合成技术中试成功,开始建设3个16~18万吨/年煤制油示范工厂;
甲醇制烯烃技术中试成功,开始建设60万吨/年的煤制低碳烯烃的示范工厂;
引进美国大平原厂的煤制甲烷技术,同时建设3大1小共151亿标方/年煤制天然气的工厂;
直接液化技术的引进和改进,开始建设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工工厂;
草酸酯法制乙二醇技术的开发,开始建设数个20万吨/年的示范工厂。
这也被称之为煤化工的黄金10年。
在这个过程中,煤制油的发展尤其醒目。
黄金十年
黄金10年前,煤制油处于催化剂科研阶段。
2005年中试装置通过科技部验收;2006年,伊泰集团、潞安集团、神华集团3个煤业集团按照该技术建设16-18万吨/年的煤制油示范工程。
伊泰煤制油项目是国家的9个煤化工示范项目中的一个。该装置采用铁基催化剂浆态床,年产16万吨油品,产品是高十六烷值的柴油、石脑油和液化气,2009年试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