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重新恢复了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作为石油替代战略工程。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国际石油价格的高涨,煤炭液化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快。在企业的大量科研资金持续投入与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之下,我国煤制油工艺、反应催化剂及其工业化装置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中国煤基制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迫使南非Sasol合成油技术退出中国市场。2005年9月,国家科技部对中科院费托合成油工艺进行验收;2005-2009年期间,内蒙古伊泰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和中国神华集团建成三个16-20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厂。截至目前,伊泰、潞安两个示范厂已运行已近6年,神华示范厂2010年开车验证成功。2008年投产的神华集团承担的全球首套百万吨直接液化工艺也于2011年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晋煤集团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甲醇制汽油(MTG)技术,2009投产的10万吨/年项目已实现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为前提,深耕煤焦油加氢制油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已实现百万吨的生产能力。兖矿集团也很早就介入煤制油领域,2004年万吨级费托合成油技术中试成功,其承担的百万吨示范项目于2015年8月底投料试车成功。
截至目前,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技术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雏形初步形成,已经拥有350万吨/年的运行产能以及到2020年之前3000万吨/年的规划和在建产能。
煤制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