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一过,煤炭企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胜者存,劣者汰,实现度危求进,就必须换个“活法”。在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下,单纯地“挖煤就卖”,是走不到底的,只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才有望脱困脱围。那么,如何才能点煤成“金”?潞安转型升级又有哪些大招呢?记者深入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和太行润滑油公司进行了了解。
掀起煤基油的“盖头”来——
说说从1.0到2.0的蝶变
手机在升级,电脑电视在升级,“网红”也从各种“姐”各种“哥”为代表的1.0时代升级到了papi酱、段子手为代表的2.0时代。不升级就没有市场,不升级就会被淘汰。煤基油企业也是如此。今天,就来说说潞安煤基油的1.0到2.0。
时间回溯到2006年。这一年,潞安集团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开工建设,它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煤化工长期发展规划和“863”高新技术的项目,承担的不仅是潞安的梦想,还承载着国家战略,肩负着民族工业技术的振兴。
十年磨一剑,上马和建设的过程,可谓艰难困苦于成。这些暂且不表。关键是最后的结果,能否为集团度危求进而助力解困。
实际上,这些年的情况是,油价飙高的时候,潞安的油品产量上不来。等到产量上来了,油价却不行了。天地悠悠,万事匆匆,市场变幻之快,谁能预料?不可否认的是,潞安煤基油合成公司生产的油,品质是不错的。
油是好油,可是没有自主定价权,受市场油价冲击,价格又上不去,怎么破?
畏头畏尾,犹豫观望?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肯干?没先例的事不敢干?如果那样,愈发死定了的。
还好,潞安煤基油给出的答案是,我们没有坐以待毙,已从1.0悄然升级到了2.0。
讲到这里,要说说当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十年黄金期一过,去产能,成为一道煤炭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疼痛的减法,转型发展,成为煤炭企业破冰解困的重要出路。很多煤炭企业开始不单单做“卖炭翁”,尝试进军别的领域,包括医药、纯净水、地产、教育等等,当然也包括发展煤化工。近日,山西省就设立100亿元用于煤炭清洁利用,发展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创新高精尖技术,增强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从煤基油的转型升级来看,据统计,中国有16个煤基油装置,2017年有13个投入运行,2018年,16个项目将全部投入运行,未来3到5年,将是中国煤基油产业的井喷期,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果,这时候,潞安煤基油才想起来升级,发展精细化工品的时候,为时晚矣,势必会卷入到白热化的“杀戮”当中。
从1.0到2.0,潞安煤基油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和鼓吹。2011年,完成初级产业定型,也就是以替代石油基燃料产品为目标的1.0版本后,面对低油价冲击加剧、好油卖不上好价的不利形势,就开始默默酝酿夺取煤基油板块的制高点和主动权,2014年初步完成煤基油向煤基高值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升级,避开将要到来的惨烈的市场竞争,独享了转型带来的利好。
相反,如果不紧不慢,得过且过,不升级、不拼搏,而今,我们看到的不会是2.0,而是又一个“僵尸项目”。
当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