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煤化工园区的一家大型煤制天然气企业制气的能力很强。于是,这家企业就考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在不影响市场供气的情况下,计划利用夏季调峰季节多余出来的合成气直接生产甲醇和乙二醇等产品,既解决了调峰问题,也可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家企业算了这样一笔帐,将合成气生产出一吨天然气可实现经济效益600多元,转化为甲醇可实现效益为1600多元,如果用同等数量的合成气生产乙二醇,产生的价值更高,达2000多元。这家企业多余的气果然吸引了国内另一家能源巨头的浓厚兴趣。那家企业正好制气是弱项,而搞下游化工却是强项。正好,一个出气,一个出力,两家企业利用多余的气,联手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由此笔者想到,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大多数投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并未达到理想的效益,有的甚至亏损严重。究其根本原因,追求项目的“大而全”是这些项目的通病,不管能力如何,从头到尾非要全部自己干,似乎不如此显不出“现代”二字。但实际上,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