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价值47亿元的煤矿转让合作,本应于2015年底完成交易,如今却因持续3年多的探矿权之争停滞推进,作为买卖双方的两大国有煤企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执一词、多次对簿公堂。到底是什么样的纠纷让双方合作被迫停滞?两大国有煤企争议焦点何在?该事件又为行业带来哪些经验教训?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近日,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神火股份”)的一份重大仲裁进展情况公告,将其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潞安集团”)的矿权纷争再次置于台前。
“目前,该案审理已超出法定审限近33个月,虽经多方努力,但至今仍未审结。”神火股份在公告中称,除诉诸法律外,其还通过上市公司协会等多条渠道予以反映,“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仲裁事项依法尽快审结”。而据记者了解,因涉及金额重大、持续时间漫长及情况极为典型,该纠纷的解决还可为煤矿资源转让的常见问题提供多项借鉴,进而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交易生变 两大国企陷持久“仲裁战”
双方交易及引发纷争的主体,是位于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