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计划,煤矿整合基本进入收官之战。“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将由2598座下降至1000座,煤矿企业将由2200家减少至100家左右”的目标正在逐步达成。
罗刚(化名)2007年正式投产的、年产30万吨的矿井一开始就被划为整合对象。和众多煤老板一样,在经过数月的找关系、跑部门、悲欢沉浮后,罗刚无奈地接受了“离场”的结局。国庆长假前,山西省11个市已确立的煤炭兼并主体与被兼并主体之间协议的签订率达到96%。山西计划10月底基本完成主体企业到位和证照过户换发工作,11月份全部通过验收。
简单的数字变化,不仅表明山西省政府强势推动的煤炭产业整合正从“梦想照进现实”,也意味着纠结了众多感情色彩、在国人眼中褒贬不一的煤老板群体正慢慢萎缩、消失。但此次整合将给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带来怎样的影响,不会如数字增减般简单;此次整合又将给其他省市在行业整合方面带来怎样的影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不要带血的GDP
提要:随着整合的推进,山西省安全事故数呈下降趋势。今年1-9月,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867人,下降30%。
10月1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复了运城、朔州、太原、长治等市的部分重组方案,尚未签订重组协议的被兼并主体不到5%。
同日,整合后成立的首家公司——山西吕梁西山德威矿业管理有限公司揭牌。这家由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与民营企业孝义德威公司下属四个煤矿整合而成的新公司,未来将建设两座120万吨以上、两座3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标准化矿井,总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
罗刚并没有成为极少数“幸存”的煤老板之一。“矿是2007年正式投产的,这几年一共投入8000多万。”说到这,罗刚觉得自己还算比较幸运。“说实话,2007年和2008年,还是挣了一点钱的,但从2008年下半年起就不行了。”在奥运会前夕,罗刚的矿就处于“半开工”状态,奥运会后不久,山西省煤炭资源大整合便拉开序幕。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确定国有化的路线,是被2007年底的洪洞矿难逼出来的。
晋煤开发的最初思路是“有水快流、分散办矿”,造成的弊端是产业集中度低、产能分散。2004年到2006年,山西省期望通过“资源有偿使用”来改变局面,一方面2000多亿元的资源使用费收归财政,另一方面明晰煤矿产权,使煤矿主的经营投资变成长期行为。
“那时候,让我们好好投入,说把矿买了,就是自己的了,只要能保证安全,就能够保证生产。”罗刚回忆,自己当时毫不犹豫就交了采矿权价款,希望在投产后干一番“长期事业”,没料到政策变得这么快。
这是因为“资源有偿”的变革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