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然气供给不足,气头化肥企业纷纷转向煤化工,但大部分煤头化肥企业也仅仅是处在盈亏平衡点,应从宏观引导企业合理规划煤、气、油头化肥项目。 随着两会的结束,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进一步增强。这对众多还在接受“气荒”阵痛考验的气头化肥企业来说,无疑如“雪上加霜”。 天然气是生产合成氨、氮肥、复合肥等最经济合理的原材料。目前全国各地的企业对天然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据统计,中国气头化肥企业在全行业所占比例超过25%。但是,近来,众多气头化肥企业因天然气资源紧张、价格上涨压力大纷纷计划转向用煤作原料的生产路线。与此同时,中国化肥的产能却明显过剩。2009年中国的化肥总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 原料不足、产能过剩尴尬局面背后的化肥业隐藏着什么?当前,中国的化肥业应该如何摆脱困局,走向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轨道?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贵州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赤天化集团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1.31元/股的价格公开增发约15,000万股,募集12亿元资金,主要投入公司相关煤化工项目。 赤天化以气头尿素为主业,是中国最早引进的气头大化肥装置企业之一。由于天然气供应问题,公司几年前就开始策划进入煤化工领域,分别在贵州省福泉市和桐梓县成立了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煤制化肥业务。 天福化工项目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处于试车阶段;金赤化工项目目前也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将于2010年年底建成。 令人费解的是,在大家普遍认为要靠天然气发展低经济的今天,赤天化看来却要“退缩”,而它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