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在煤炭高效、清洁技术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洁净煤技术研发方面获得了一定突破,但仍有部分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进口--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将比2005年减少40%至45%。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相关统计显示,我国80%的二氧化碳、75%的二氧化硫以及70%的悬浮颗粒物都来自煤炭燃烧。2009年,我国煤炭的消费量高达27.4亿吨左右,比2008年增长了3%。此外,落后的燃煤技术及设备,导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20%至60%,发展清洁煤炭刻不容缓。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我国在煤炭清洁技术领域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但是,部分核心专利仍然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企业整体专利部署能力较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今年5月份发布有关报告显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目标,至少需要60多项核心技术支持,而其中有42项技术是我国目前尚未掌握的。换句话说,我国欲实现“碳减排”,还缺少70%的核心技术。可见,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现状 起步较晚,但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成果显著 专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已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